Zeruns's Blog

反激电源参数计算与器件选型,反激变压器计算与绕制教程

本文章以一个宽电压输入24V3A输出的72瓦反激电源为例来计算电路的各个参数和器件选型,包含反激变压器的计算与绕制方法。

文章中的公式是参考网上资料的。

如果文章内容有问题,请各位大佬指点一下。


反激电源工作参数

首先需要自己确定好要设计的反激电源的参数。

参数
额定输入电压 $V_{acnom}$220VAC
最低输入电压 $V_{acmin}$85VAC
最高输入电压 $V_{acmax}$265VAC
电网工作频率 $f_L$50Hz
输出电压 $V_{out}$24V
输出电流 $I_{out}$3A
工作频率 $f_s$150kHz
设计效率 $η$85%

反激电源的工作频率通常由设计者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自定义,而非固定值。提高工作频率可以显著减小变压器、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的体积与重量,从而降低整个电源的尺寸,这是因为高频操作允许使用更小的磁性元件和电容 。然而,频率升高也会导致开关损耗增加,可能降低电源效率、加剧发热,并需要更复杂的散热设计,因此在选择频率时必须综合权衡体积、效率、成本和散热等因素 。

工作频率的典型取值范围在20kHz至500kHz之间,其中50kHz~200kHz是最常见的应用区间,这平衡了体积缩减和损耗控制 。对于频率超过300kHz的设计,传统硅基开关管(如MOSFET)的交叉损耗会显著增大,此时通常需要使用氮化镓(GaN)或碳化硅(SiC)等宽禁带半导体开关管,以降低损耗并维持高效率 。


单相整流滤波电路计算


整流桥二极管耐压值计算:

整流滤波后的直流母线电压通常接近输入交流电的峰值电压,而交流电的峰值电压为其有效值的 $\sqrt{2}$ 倍。因此,整流桥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应大于最高输入电压有效值的 $\sqrt{2}$ 倍。

$$ V_{busmax} = \sqrt{2} \cdot V_{acmax} = 374.77 \mathrm{V} $$

同时,为了应对电网浪涌、电压波动等情况,通常还需引入裕量系数 $K_{bri}$(一般取 1.5)。由此可得:

$$ V_{busmax} \cdot K_{bri} = 562.15 \mathrm{V} $$

因此,整流桥二极管的反向耐压额定值至少应大于 562 V。


输入功率:

$$ P_{in} = \frac{P_{out}}{η} = 84.7 \mathrm{W} $$


整流二极管额定电流计算:

整流桥单个二极管最大输入电流(因为整流桥是每两个二极管为一组交替导通的,所以还要除以2):

$$ I_{acmax} = \frac{P_{in}}{2 \cdot V_{acmin}} = 0.498 \mathrm{A} $$

这里也是一样,为了应对电网浪涌、电压波动等情况,通常还需引入裕量系数 $K_{bri}$(一般取 1.5)。由此可得:

$$ I_{acmax} \cdot K_{bri} = 0.747 \mathrm{A} $$

因此,整流桥单个二极管的额定电流至少应大于 0.747 A。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本设计选型的整流桥型号为 MSB40M,其额定电压1000V,额定电流4A,满足上述计算选型要求。


输入滤波电容计算:

反激电源输入电容的选取有个经验公式,

单电压220VAC输入时输入电容 $C_{in}$ 选取1-2μF/W,

全电压85VAC-265VAC输入时输入电容 $C_{in}$ 选取2-3μF/W,

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滤波电容:

$$ C_{in} = 2 \cdot P_{out} = 144 \mathrm{μF} $$

所以根据上面计算结果可以选150μF的电解电容。


输入滤波电容电容耐压选取:

一般大于输入交流电的峰值电压就行,比如我这里 $V_{busmax}$ 是374.77V,那选个400V的就可以,也可以选450V。


反激变压器计算

留有一定余量,取输入最低电压 $V_{busms}$ 为 110V

定义反射电压(开关管关断瞬间初级绕组因磁场能量释放而感应的电压) $V_{OR}$ 为 100V,100V 是反激电源设计中针对宽输入电压场景(如 110V/220V AC)的典型工程取值。

定义原边MOS开通后源漏极压降为 $V_{ds}$ = 4V

计算最大占空比:(其实也可以不用算,直接定义为0.45的经验值也可以,反激电源占空比一般不超0.5)

$$ V_{busmin} = \sqrt{2} \cdot V_{acmin} = 120.21 \mathrm{V} $$

$$ D_{max} = \frac{V_{OR}}{V_{OR} + V_{busms} - V_{ds}} = 0.485 $$


计算原边电流峰值:

$$ I_{avg} = \frac{P_{in}}{V_{busms}} = 0.77 \mathrm{A} $$

$$ I_P = \frac{I_{avg}}{(1-0.5 \cdot K_{RP}) \cdot D_{max}} = 2.644 \mathrm{A} $$


计算变压器激磁电感:

$$ L_P = \frac{P_{out}}{{I_P}^{2} \cdot K_{RP} \cdot (1 - 0.5 \cdot K_{RP}) \cdot f_s} \cdot \frac{0.5 \cdot (1-\eta) + \eta}{\eta} = 155.686 \mathrm{μH} $$


计算AP值,根据AP值选取变压器磁芯:

磁芯面积乘积AP=AW*Ae(它是磁芯窗口面积AW与磁芯有效截面积Ae的乘积)

$$ A_{P}=\left(\frac{L_{P} \cdot {I_{P}}^{2} \cdot 10^{2}}{B_{w} \cdot K_{o} \cdot K_{j}}\right)^{1.14}=0.297 \mathrm{~cm}^{4} $$


为什么磁通量 $B_w$ 取值为0.2T:

1.避免磁芯饱和

2.控制磁芯损耗


计算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匝数:

$V_F$ 为输出整流二极管导通压降,一般定义为0.7就行

$$ N_{PS} = \frac{D_{max}}{(1 - D_{max})} \cdot \frac{(V_{busms} - V_{ds})}{(V_{out} + V_F)} = 4.049 $$

$$ N_P = \frac{V_{busms} \cdot D_{max}}{A_e \cdot B_{max} \cdot f_s} = 20 $$

磁通链 $\Psi = N(\text{匝数}) \times B(\text{磁感应强度}) \times S(\text{面积})$

$$ N_S = \frac{N_P}{N_{PS}} = 5 $$

$$ N_{s1} = N_s \cdot \frac{V_{out1}}{V_{out}} = 3 $$


计算原边/副边绕组线径与股数:

$$ I_{prms} = I_P \cdot \sqrt{D_{max} \cdot \left( \frac{{K_{RP}}^2}{3} - K_{RP} + 1 \right)} = 1.184\,\text{A} $$

$$ I_{SP} = I_P \cdot \frac{N_P}{N_S} = 10.575\,\text{A} $$

$$ I_{srms} = I_{SP} \cdot \sqrt{(1 - D_{max}) \cdot \left( \frac{{K_{RP}}^2}{3} - K_{RP} + 1 \right)} = 4.877\,\text{A} $$

$$ D_{m}=\frac{2 \cdot 68.85 \cdot 10^{-3}}{\sqrt{f_{s}}}=0.356\,\text{mm} $$

$$ D_p = 0.3\,\text{mm} \quad\quad P_p=3 $$

$$ j_p = \frac{I_{prms}}{\left( \frac{D_p}{2} \right)^2 \pi P_p} = 5.585 \times 10^6 \text{A/m}^2 = 5.585\,\text{A/mm}^2 $$

$$ D_s = 0.35\,\text{mm} \quad\quad P_s = 10 $$

$$ j_s = \frac{I_{srms}}{\left( \frac{D_s}{2} \right)^2 \pi P_s} = 5.069 \times 10^6 \text{A/m}^2 = 5.069\,\text{A/mm}^2 $$


计算参考系数:

$$ A_w = 60.4 \times 10^{-3}\,\text{m}^2 $$

$$ K_w = \frac{\left( \frac{D_p}{2} \right)^2 \pi P_p N_p + \left( \frac{D_s}{2} \right)^2 \pi P_s N_S}{A_w} = 0.15 $$

窗口系数 $K_w$ 一般指定在 $0.1 \sim 0.3$ 之间较为合适。


变压器制作规格书

计算好变压器参数后就可以做一个变压器制作规格书给到变压器厂商来制作变压器,也可以自己手动绕制。

绕组结构:

绕组层出线端子绕线规格匝数疏绕方式
第一层1-2Φ0.3mm(#28AWG)*3股并绕10密绕
第二层5-6Φ0.3mm(#28AWG)3密绕
第三层10-12Φ0.35mm(#26AWG)*10股并绕5密绕
第四层2-3Φ0.3mm(#28AWG)*3股并绕10密绕

绕组制作细节备注:

  1. 严格按照图纸说明的同名端绕线,1/5/10脚为同名端,绕线请注意同名端
  2. 第2脚为三明治绕法转接点。
  3. 各层间加胶带,第2第3层边上加2毫米以上挡墙。
  4. 引脚出入线套管。
  5. 1脚打白点识别,保证电感量156uH(1-3脚间测量,@150kHz测量)。
  6. 每层均匀绕做,不够一层均匀疏绕。
  7. 拔掉第8脚

骨架出线端子、图纸同名端说明、绕组结构图 如下:

变压器相关信息:

电感量1-3脚 : 磨中柱保证156uH(@150kHz测量)
磁芯PQ2620 (PC95/PC44铁氧体)
骨架PQ2620_6PIN+6PIN立式骨架
底板
耐压测试1脚-10脚:1500VAC (频率:60Hz、时间:60s)
温度等级CLASS F
固定方式胶带固定,暂时不点胶和浸胶
出线方式所有出入线均加铁弗龙套管/尼龙绝缘管

MOS管计算与选型

$$ V_{mos} = (V_F + V_{out}) \frac{N_P}{N_S} + V_{busmax} = 473.567\,\text{V} $$

根据MOS耐压能力最小值,配合原边绕组的电流有效值 $I_{prms}$,本设计选型的MOS型号为 NJH65R600S,其额定电压700V,额定电流8A,满足上述计算选型要求。

注意看下面表格,温度100度下的额定电流也要大于上面算的原边电流有效值。

除了额定电压和电流外,MOS管选型主要看的参数还有导通电阻$R_{DS(ON)}$、输入电容$C_{iss}$,这两个值都是越小越好,其中导通电阻$R_{DS(ON)}$越小,MOS管导通时的损耗就越低,另外输入电容$C_{iss}$则直接影响开关损耗与驱动损耗,$C_{iss}$越小,开关响应速度越快,开关损耗也越小,驱动电路所需的充放电电流越小,相应驱动损耗也越低。


输出二极管和电容计算与选型

输出二极管计算和选型:

$$ V_{dio} = V_{out} + V_{busmax} \cdot \frac{N_S}{N_P} = 117.692\,\text{V} $$

$$ V_{dio} \cdot K_{vdio} = 176.5372\,\text{V} $$


输出电容计算和选型:

$$ \Delta V_{out} = \frac{V_{out}}{R_{out} \cdot C_{out}} \cdot \frac{D_{max}}{f_s} $$

$$ R_{out} = \frac{V_{out}}{I_{out}} = 8\,\text{Ω} $$

$$ C_{out} = \frac{V_{out}}{R_{out} \cdot \Delta V_{out}} \cdot \frac{D_{max}}{f_s} = 97.087\,\text{μF} $$


RCD吸收电路分析与计算

$$ V_{clamp} = 0.8 \cdot V_{dsmax} − V_{busmax} = 185.233\,\text{V} $$

$$ R_c = \frac{2 \cdot \left[V_{clamp} - \frac{N_P}{N_S} \cdot (V_F + V_{out})\right] \cdot V_{clamp}}{L_k \cdot I_p^2 \cdot f_s} = 19.616\,\text{kΩ} $$

$$ C_c = \frac{2 \cdot V_{clamp}}{R_c \cdot V_{clamp} \cdot f_s} = 0.68\,\text{nF} $$

$$ P_{clamp} = \frac{1}{2} \cdot f_s \cdot L_k \cdot I_p^2 \left(1 + \frac{V_{OR}}{V_{clamp} - V_{OR}}\right) = 1.774\,\text{W} $$


资料下载

如果不想手动计算也可以使用Mathcad计算书SMPSKit软件来计算,下载地址如下:


变压器绕制

我也是第一次绕变压器,绕得不太行,仅供参考。

所有线圈都从同名端引脚开始沿同一个方向绕!

我下面图片有用漆包线(左)和利兹线(右)绕的。

PQ2620磁芯的直径是14.5mm,根据圆周长公式 $L = \pi d$ 可算出一圈的长度为45.53mm,然后再乘以匝数可得到各级线圈所需长度,然后再加上十几厘米的余量,按照这个算出来的长度把漆包线剪出来。

第一层:首先是绕初级线圈的第一层,将3条直径0.3mm的漆包线并一起绕在变压器骨架的1号引脚,然后在骨架上绕10圈。(利兹线我用的是0.1x30的)

绕好第一层后把线先绕到上面,然后缠一层胶带(用玛拉胶带聚酰亚胺胶带),接着把线垂直绕下来到2号引脚上,再缠两层胶带。

第二层:先在两边绕挡墙,接着将单根0.3mm的漆包线绕在5号引脚,沿着上面第一层的绕向绕3圈到6号引脚,最后缠两层胶带。(利兹线我用的是0.1x10的)

第三层:先在两边绕挡墙,接着将10根直径0.35mm的漆包线并一起绕在变压器骨架的10号引脚,沿着上面第一层的绕向绕5圈到12号引脚,最后缠两层胶带。(利兹线我用的是0.1x60的)

第四层:继续绕初级线圈,从2脚开始沿着上面第一层的绕向绕10圈到3脚,绕完后也是最好要垂直下来,最后缠两层胶带。

接着把各个引脚的漆包线都焊好在引脚线上,有些漆包线可能得自己用刀片刮一下漆层才能上锡,利兹线就直接烙铁高温烫一段时间就能上锡了。

在反激开关电源中,变压器需要储存本周期传输的能量,为了防止出现磁饱和,通常需要在磁芯中设置气隙改变磁滞回线,增大饱和磁场强度进而增加单周期传输的能量。开气隙通常有磨气隙和垫气隙两种方式,其中垫气隙较为简单。

最后把磁芯合上去,压紧并测量初级线圈电感值,如果电感值大于目标值很多(我这里要求是156μH)就用锉刀或别的打磨的工具来磨磁芯中间圆柱(磨气隙),每磨一点就测量一下,直到电感值只比目标值大一点点,然后用胶带把整个磁芯缠紧了。

也可以用垫气隙的方法,就是在磁芯两边垫几层胶带或其他薄的纸之类的东西,每垫一层就测量一下电感值,直到电感值只比目标值大一点点就可以,然后用胶带把整个磁芯缠紧了。

垫气隙相比磨气隙漏感会大点。

做好后再次测量,我的这个变压器初级线圈电感值是158.8μH。

测量初级线圈漏感,将其他线圈短路掉,然后测量初级线圈的电感值就是漏感,我的这个测出来是2.7μH,略大了一点。


开源项目推荐


推荐阅读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rticle: https://blog.zeruns.top/archives/73.html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Google AMP」版。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