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uns's Blog

机械革命Code10AI笔电(Ultra7-255H) 简单开箱评测和拆解

机械革命(MECHREVO) Code10 AI 手提电脑(Ultra7-255H 32G)简单开箱评测和拆解。

开箱评测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LaPz6EGW/

前言

去深圳工作了,带的笔记本电脑去,旧的笔记本电脑有点卡了,就干脆换了台新,看了好几台,感觉就机械革命这款性价比不错,可惜广东的国补没了,等于比其他有国补的省多花20%,难受...,我是在京东上以5758元入手的(2025-08-19)。

总的来说这台新电脑性能还是不错的,外壳手感不错,键盘行程长,键盘手感不错,感觉比我旧笔记本好,扬声器音质也不错,声场好,也是感觉比我旧笔记本好,不过重量略重,厚度也厚了一点点。

Code10 AI还预装了智谱CodeGeeX智能编程助手。该工具支持本地化运行的代码自动生成、智能补全及注释翻译功能,在离线环境下仍能保持响应速度。不过我没成功跑起来,好像是内存不足(32G内存,核显还得共用一部分),想升级64G内存,但看了一下现在疯涨的DDR5内存价格,放弃了,再观望一下。

参数

主板上还有一个空的M.2 2280硬盘位,可以自己加装硬盘。

购买地址:

开箱

箱子正面

箱子侧面是电脑的一些型号信息和生产日期啥的,我的这个生产日期是2025年6月16日,毛重2.8KG(包含包装的重量)。

打开后里面还有一层箱子,里面才是电脑的箱子。

继续打开箱子,上面有个小盒子装着氮化镓充电器和双头TypeC充电线。

取出充电器的小盒子,底下是泡棉夹住的笔记本电脑。

取出电脑,电脑用黑色的防静电布包着。

还有张说明书。

Code10 AI轻薄本ACD三面均为阳极氧化铝合金喷砂材质,灰色的机身显得更加具有品质感。螺母形Logo通过激光雕刻形式出现在A面左上角,显得非常低调有内涵。

D面(底部),有一排散热进风口

左边接口,分别是防盗锁孔、USB3.2Gen1(其实就是USB3.0,速度5Gbps)、全功能Type-C(USB3.2Gen2,10Gbps)、二合一3.5mm音频口。

右边接口,两个USB3.2Gen1接口,如果能再加个SD读卡器就更好了。

背面接口,分别是HDMI2.1、TypeC雷电4接口(好像只有这个C口是支持140W的私有协议,侧面的全功能C口只支持100W)、RJ45千兆网口,还有散热出风口。

掀开电脑,B面和C面。

屏幕是2.5K屏(2560x1600),刷新率120Hz,400nits亮度,100%sRGB色域。

B面上方的IR(红外)人脸识别摄像头和麦克风,这个摄像头最高分辨率720P(90万像素),纯凑数镜头,摄像头上有一个物理拨片可以拨一下就遮挡住镜头了,摄像头也有工作指示灯。

摄像头效果,非常糊。

插电开机,按照引导设置系统。键盘有RGB背光灯,但好像只能整个键盘变颜色,不能单键变色,还有独立数字键区,键盘键程较长,手感不错,我评测视频有录键盘按键的声音,还有扬声器的声音效果。触摸板可以用Fn组合键关闭,避免误触。

屏幕开合角度可以到180度。

跑分和评测

首先看看图吧工具箱显示的配置信息。

Code10 AI 搭载了酷睿Ultra7 255H AI处理器,内建6P(性能核)+8E(能效核)+2LPE(低功耗高效内核)共16颗物理核心,并且内建了算力为13TOPS的NPU,专注于AI计算。

Intel官网上关于这颗CPU的介绍和规格:https://url.zeruns.com/Ultra7-255H

Ultra7-255H的性能核最大睿频5.1GHz,能效核最大睿频4.4GHz,LPE核最大睿频2.5GHz,性能核基本频率2GHz,能效核基本频率1.5GHz,LPE核基本频率0.7GHz;缓存24MB;基础功耗28W,最大睿频功耗115W;制造工艺为台积电N3B(3nm);发布时间为2025年第一季度。

Ultra7-255H的核显型号为Intel® Arc™ 140T GPU,最高频率2.25 GHz,GPU峰值TOPS(Int8)是74TOPS,支持光线追踪,最高支持8K60帧和4K120帧。

CPU-Z 跑分

单核 833.9分,多核 10223.9分,多线程倍率12.26。(我旧笔记本6800H分数是单核563.6分,多核5824.7分)

Cinebench R15 跑分

Cinebench R15跑分,3135cb。(我旧笔记本6800H分数是2057cb)

Cinebench R23 跑分

Cinebench R15跑分,单核1960pts,多核21378pts。(我台式机9950X多核是43266pts)

Unixbench测试

单核 2726.7 分,多核 20709.2 分。

内存测速

AIDA64内存速度和延迟测试,读取 82GB/S,写入 77GB/S,延迟 112.3ns,内存延迟有点高。

硬盘测试

硬盘信息,硬盘是长江存储的YMTC PC41Q-1TB-B,QLC颗粒的,PCIe4.0 x 4。

AS SSD Benchmark硬盘测速,顺序读取 4598.72MB/s,顺序写入 4231.99MB/s,4K随机读取 62.9MB/s,4K随机写入 195.42MB/s,性能还行。

屏幕

屏幕EDID信息,屏幕尺寸15.4英寸,屏幕型号是NE153QDM-NY1[京东方BOE0D6C],生产日期2024年第48周,sRGB色域106.78%,还行。

屏幕实测色域色准数据,用Spyder5校色仪测的,sRGB色域覆盖96.2%,色域容积110.7%,平均色差(Average ΔE*00)实测值为1.43,还行,最大偏差(Maximum ΔE*00)实测值为4.33,偏差较大。(机械革命控制中心有一个色彩校正功能,开启会在系统里启用一个色彩配置文件,启用这个后色彩跟我有校色仪校准后差不多,我下面这个测试报告是在关闭这个色彩配置文件的情况下测的)

详细报告:https://url.zeruns.com/NE153QDM-NY1

校色后的结果,平均色差(Average ΔE*00)实测值为0.42,最大偏差(Maximum ΔE*00)实测值为2.06,校准后表现不错。

如果能像我之前买的VG2481-4K显示器那样不用校准也有很高的色准就好:https://blog.zeruns.com/archives/831.html

详细报告:https://tc3.zeruns.com/other/NE153QDM-NY1-校色后.html

校色文件下载(每个屏幕偏的可能不一样,不一定有效,白点我定在8000K):https://www.123684.com/ps/2Y9Djv-uYjvH

烤机测试

AIDA64烤机3分钟,CPU温度最高86度左右。

充电器和电脑功耗测试

充电器型号是AY140AA-1C-CH,东莞市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输出最大功率140瓦(20V 7A),单TypeC接口,支持PD协议(标准PD协议最高5A电流,它这个7A电流是私有协议),也支持5V、9V、15V输出,可以给手机充电,三脚的插头好评(二脚没有地线的充电头会由于安规Y电容的存在,会有很小的漏电流,这时摸电脑外壳会有麻手的感觉,但也在安全范围内,但就是不舒服)。

充电头支持的协议如下图,PD协议最高支持20V5A,还支持QC、AFC、FCP、SCP等协议。

测试设备是维简C5检测仪:https://s.click.taobao.com/rULzyXq

平衡模式下进入Win11系统后不跑其他程序的状态时功率在22瓦左右。

性能模式下跑AIDA64烤机测试(CPU+GPU+内存)时功率在117瓦左右。

发热情况热成像

AIDA64烤机测试,C面的热成像图,温度最高点在键盘上方,最高40度左右(环境温度22℃左右),键盘下方比较凉,不怕热到手。

背面出风口的热成像图,温度最高52度左右(环境温度20℃左右)

电脑跑100瓦功率时充电器温度最高48度左右(环境温度25℃左右)

拆机

拧下底部的螺丝,然后轻轻撬一下就可以轻松拆下后盖,拆开后盖后可以看到主板和电池,电池制造商是惠州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电池型号是PHID1-13-17-4S1P-0,4串的锂电池,电池典型容量为99.9Wh(小于100Wh的才可以上飞机),电池生产日期是2025年4月13日,主板上有两个散热风扇,双热管,主板上还有一个空的M.2硬盘位,两个扬声器位于电池的两侧。

底壳,底壳上两个固态硬盘的主控位置上都有一块导热硅脂垫,底壳生产日期为2025年5月10日。

内存是两条英睿达(镁光)的16GB DDR5 5600Mhz,内存条型号是CT16G56C46S5.M8D1,时序CL46,生产日期应该是2025年第19周。

长江存储的PC41Q-1TB-B固态硬盘。

WiFi6无线网卡是Intel的AX201NGW。

千兆网口的网卡芯片是裕泰微的YT6801。

右边两个USB-A口的拓展芯片是创惟的GL3523,一款4端口、低功耗且可配置的集线器控制器。它符合USB 3.1规范。GL3523集成了创惟自主研发的USB 3.1 Gen 1超高速收发物理层(PHY)和USB 2.0高速PHY。它支持超高速、高速和全速USB连接,并完全向后兼容所有USB 2.0和USB 1.1主机。

后面雷电4接口的Retimer芯片是Intel的JHL9040R。

后面C口附近的电源管理芯片(PMIC)是MPS的MP29001-A。

推荐阅读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rticle: https://blog.zeruns.top/archives/66.html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Google AMP」版。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